近日,,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在在中國臺灣地區(qū)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,。其董事長黃崇仁在公司上市之日放出豪言,力積電很快會成為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,,或將超過華虹集團和中芯國際,。誰能想到,這是十年前狼狽退市的力晶重整旗鼓后,,以力積電之名卷土重來,。這家曾經負債超過1200億元(新臺幣)被迫退市的公司,蟄伏近十年,,化危為機,,創(chuàng)下DRAM轉型代工廠的先例,并成為世界第七大晶圓代工廠,,堪稱半導體史上奇跡,!不免好奇,,這家公司是如何扭轉敗局并成功上位的?巨債退市往事黃崇仁最早創(chuàng)業(yè)生產掃描器,、印表機產品的力捷,,1994年創(chuàng)立力晶,與日商合作專攻價格大起大落的DRAM,。從力捷到力晶,,皆因股價飆漲而引起矚目。那時的黃崇仁不會想到,,自己在幾年后將迎來驚心動魄的一段經歷:伴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,,DRAM周期性價格暴跌,加之三星代表的韓國存儲廠商砸下重金血洗存儲市場,,臺灣地區(qū)的DRAM廠商遭受巨大沖擊,。當時已是臺灣存儲器龍頭的力晶,受DRAM價格崩盤的影響,,2012年開始連續(xù)2年大虧900多億臺幣(約206億人民幣),。彼時,力晶負債超過1200億元,,在28萬小股東的咒罵聲與銀行的追繳聲中,,不得已狼狽退市。據說,,當時全球第二大的DRAM公司奇夢達都沒撐過DRAM崩盤潮,,就連存儲器大廠南亞科也要靠外部注資2千多億元才苦撐下來,而力晶的技術母公司日本爾必達直接宣布破產,,技術來源斷絕,,幾近垮掉。三次貴人相助一個沒有技術來源,、又扛著1200億元(新臺幣)負債的公司,,當時99.9%的人都認定,力晶會掛掉,。黃崇仁不信命,,先是找上存儲器大廠金士頓(Kingston),用工廠設備作為抵押,,與創(chuàng)辦人孫大衛(wèi)簽訂代工合約,,獲得50億元(新臺幣)現金,讓公司有了資金活水,。之后,,黃崇仁又說服美光(Micron)買下爾必達,讓力晶保有技術來源,。條件是將過去與爾必達合資公司瑞晶的股份賣給美光,。根據協(xié)議,,美光在收購爾必達同時,以3.34億美元收購力晶科技所持的24%瑞晶電子股份,,力晶也由此拿下了美光當時最先進的25納米技術記憶體的技術專利授權,,因此才有了活下去的資本。除此之外,,已逝的前蘋果創(chuàng)始人喬布斯給的訂單,,也把力晶從“死亡線上”往回拉了一把。2010年,,蘋果打算找12英寸晶圓廠做iPhone手機的面板驅動IC,,卻找不到任何一家愿意做的代工廠,通過日本瑞薩牽線,,蘋果找上力晶,。當時全世界只有力晶在做12英寸,只是由于財務狀況不好,,蘋果對力晶很不放心,,盯得很緊?!皬膇Phone 4到iPhone 5那3年,,我們是唯一的供應商,不僅銀行恢復支持,,力晶也慢慢把錢還了,。”黃崇仁回憶道,?!斑@個訂單起到很大作用,打進iPhone供應鏈,,第一,,證明我們有技術實力,第二,,銀行相信我有能力還債,第三,,供應商愿意相信我,。”多得這三次貴人的相助,,黃崇仁得以脫離窘境,,奇跡般扭轉力晶垂危的命運。賭對生路事實上,,在整個力晶重生的過程中,,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是力晶從DRAM轉型晶圓代工,,這一戰(zhàn)略幾乎扭轉了原本的敗局?!懊撾xDRAM周期也是我做過最關鍵的決策,。”黃崇仁說,,從自我制造,、銷售、行銷的存儲器廠,,轉型代工公司,,不只是代工存儲器,邏輯芯片也做,,力晶做了非常大的轉型,,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,。力晶還沒下市前,要改幾乎不可能,,因為從管理角度來看,,兩個類型的文化完全不同,DRAM公司產品沒幾個,,員工習慣大量制造,,一做幾萬片,臺積電那么大,、產品多,,200片也做。DRAM公司都不能頻繁換產品,,像力晶跟爾必達合資的瑞晶,,只有一個產品,突然要改成多元化,,心態(tài),、管理不一樣。力晶退市后,,黃崇仁痛定思痛,,“剛轉型抵抗力很大,我告訴大家這是唯一生路,,公司要活下去,,就要跳脫DRAM周期,員工也知道沒退路,,開始了解不同產品的性質,,慢慢調整作業(yè)方式,。”技術層面上,,力晶用DRAM技術培養(yǎng)相近的產品,。轉型專做邏輯芯片,公司設備可以做到兩件事:從8英寸到12英寸,,力晶一直在做電源管理區(qū)塊,,也是第一家用鋁制程做,成本比較低,;另一方面,,設備相近可以轉型做的還有感應器?!熬瓦@樣慢慢做,,驅動器、感應器到電源管理變成我們的主力,,這3個轉型的設備共用率比較高,。而且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攻所謂的正統(tǒng)邏輯、CPU,,都是以鋁制程加一點銅制程,,把自己區(qū)隔出來,不像臺積電,,進入12英寸就是銅制程,。”黃崇仁回憶,。而力晶轉型晶圓代工,,另一重要關鍵,竟與臺積電張忠謀有關,。據說當年另一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原本打算吞掉力晶,,但黃崇仁不愿屈服,主動找上張忠謀,?!叭绻Ъ尤肼撾姡瑢Ψ郊游迦f片就超過臺積電,,你就從老大變老二,。”聽完此話,,張忠謀決定讓臺積電子公司世界先進跟力晶策略聯盟??恐c臺積電結盟,,黃崇仁讓旗下的8英寸舊廠,,轉做晶圓代工,開始嘗到甜頭,?!芭_積電只要8英寸產能不足時,就把訂單轉給力晶,,讓黃崇仁賺了不少,。被“芯片荒”喂飽從2012年到2018年,黃崇仁花5年時間,,不但還完銀行欠款,,更率領力晶集團徹底轉型,連續(xù)幾年大賺,,成為中國臺灣唯一一家退市之后重新上市的半導體公司,。2019年,力晶將晶圓廠及相關資產讓與子公司力積電,,正式完成重生,。力積電于本月成功上市,上市當天漲幅超56%,,受資本市場看好,。而力積電成功翻身還得幸虧兩次“缺芯”東風的助推。一次是2018年的MOSFET大缺貨,。精明的黃崇仁敏銳捕捉到了市場變化,,并讓力積電擴產了5萬片,把MOSFET的產能全部吃下,,大賺一筆,。再就是當下仍未緩解的“芯荒”。今年晶圓代工需求大爆發(fā),,甚至出現前所未見的競標搶產能情況,,各類芯片幾乎全數喊漲。力積電手中訂單旺到不行,,所有產品產能均滿載,,包括驅動IC、電源管理IC,、存儲器等,,2021年第一季度以來已經提高了其代工報價,并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進行另一次向上調整,。其毛利率高達4成多,。該公司今年9 月營收沖破60 億(新臺幣)大關、達到60.4 億元(新臺幣),再創(chuàng)新高,,第三季營收也攀至172.91 億新臺幣,,季增12.7%,前三季營收達458.65 億元,,年增35.65%,。預計今年整體營收可望較去年成長30-40%,獲利翻倍增,。力積電目前持續(xù)接到8英寸和12英寸晶圓制造服務的訂單,,訂單包括DRAM、顯示驅動芯片,、CMOS圖像傳感器和電源管理芯片的大量訂單,,以及定制和小批量產品。代工擴張新主張黃崇仁提倡獨創(chuàng)的“反摩爾定律”模式,,他認為隨著芯片領域制程越來越先進,,芯片設計會愈發(fā)困難,從投入產出來說,,巨額資金能否換來巨額回報存在疑問,,其中巨大風險顯而易見,而這種風險對承受能力低的企業(yè)來說很可能是致命的,。力積電在這波全球大缺料的浪潮下,,主張行業(yè)上下游必須要建立利潤共享、風險分擔的新合作模式,,改變失衡的供應鏈結構,。這一主張意味著代工廠不但要抓住市場機會,還要在選擇合作伙伴的同時,,與對方建立風險共擔機制,,從而在貼近客戶所需進行設計生產的同時,擁有更好的抗壓能力,。目前力積電與客戶在商談2023年的訂單,,臺媒報道稱,其客戶愿為未來三年產能支付預付款,。愿意出資購買設備的客戶將能獲得產能的優(yōu)先分配,。力積電目前共有3座12英寸廠、2座8英寸廠,,12英寸與8英寸月產能分別約11萬片,。除其中一座12英寸廠位于中國合肥外,其他廠均在臺灣地區(qū),。同時,,力積電在竹科銅鑼園區(qū)建第六座廠房,,為12英寸廠,預計2023年量產,,初期規(guī)劃月產能1萬片,,總產能可達10萬片規(guī)模,,投資金額2780億元新臺幣,。據稱,該新建銅鑼廠約 3-5 萬片產能已全被客戶包走,。顯示半導體景氣的成長趨勢,,主要是汽車電子的需求量非常的大。今年3月,,力積電公告稱增資120億元新臺幣,,用于擴充產能、提升生產制程及增進研發(fā)能力所需購置機器設備,、廠務設備,、研發(fā)設備及其附屬設施,到6月已募得全部資金,。寫在最后從背負巨債退市,,到艱難轉型,完成看似不可能的轉虧為盈任務,,這家公司翻盤的根本在于掌舵人識時務大局,,重新準確定位自身,抓住市場機會并針對性推出產品,,以低價格高毛利獲得利潤,,這是力積電能夠成功上位的關鍵所在。無庸置疑,,在低谷時期,,除了時運并濟,力積電得以翻身的背后離不開其創(chuàng)始人黃崇仁高瞻遠矚的轉型戰(zhàn)略以及超乎常人的經營手段,,同時也證明半導體行業(yè)的機會無處不在,。如今,中國半導體蓬勃興起,,本土公司并非都能做到臺積電那樣叱咤風云,,但卻很可能成為像力積電這樣的中流砥柱。參考鏈接: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66178/powerchip-story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40/5940432https://www.sohu.com/a/473619725_116132https://www.mirrormedia.mg/story/20200616fin001/https://news.cnyes.com/news/id/4660732掃碼關注芯三板